1.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準,深刻領會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2.刻苦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觀全冊、全單元教材,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各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弄清單元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3.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寫好個人的教案。
4.每堂課導學案要規范、字跡要清楚。教案有七個部分組成:
(1)教學目標;
(2)教學重點和難點;
(3)課前準備;
(4)教學過程;
(5)作業;
(6)小結;
(7)板書。
其中教學過程要體現重點突出、難點分解、學法指導等。
5.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合理具體、全面,要以學科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
6.重點是為完成教學標而需要點教學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主要困難所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體現"以學論教、以生為本"的理念。
7.課前準備指教師課前準備好教具,實驗操作儀器,學生工具等,并指導好課前預習。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提高45分鐘的教學效益。
8.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認知的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練習反饋都應緊扣學生的學習基礎而隨機生成,力求體現框架設計的新理念。
9.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提問。設計的提問要有價值,問題要少而精,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10.要備教法與學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教法與學法。尋求好的教法:既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研究教法時,必須同時研究學法,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必須備好課后的練習題和習題(課本和相應的補充習題部分)。練習題和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課程標準對各年級、各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提示了訓練的重點、難點和方法,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積累和運用。
12.備好課內作業。課內外作業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手段,必須認真設計,控制作業量,作業力求精、活,避免多、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3.每一教時完成一個教學內容,必須有簡潔明了的總結,能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使新知識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生長,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定格”。
14.提倡寫教后感(教學反思)。年輕老師必須有不少于50%的教后感。
15.教師要提供備課本,教案每兩周檢查一次,按時上交,每次滿分計10分;遲交不得;不交扣10分/次。教案檢查納入績效、評職評模教研得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