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甫(約1260前-1337后)名德信,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元代名臣王結之父,祖籍河北省定興縣。早年,其父王逖勤隨成吉思汗西征,班師后帶妻子駐軍秦隴(今陜西甘肅)。后來王逖勤舉家遷到中山府(今定州市)。王實甫出生中山府,亦稱中山人(詳見《元史》和孫楷第《元曲家考略》)。王實甫自幼聰慧,詩詞歌賦出類拔萃。精通音律。成年后經父親朋友舉薦曾任陜西縣令,陜西行臺監察御史。后因不滿官場齷齪,憤而辭官。迷惘和失望之中闖蕩到元大都,一頭扎進關漢卿的“王京書會”,出入于歌臺舞榭之中,廝混于勾欄行院之間,開始了他的戲劇創作。期間,他創作的雜劇,名目可考的有《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王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等十四種之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實甫回到了中山府,開始了《西廂記》寫作。
在此之前,金代有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也稱董西廂,故事里的主人公崔鶯鶯和崔相國是博陵人。王實甫出生地中山府,在隋大業,唐天寶,五代石晉,宋太平興國、金天會年間等曾設博陵郡并為治所,崔氏又是隋唐時期定州的名門望族,曾出過多位狀元和宰相,鶯鶯的故事有其歷史背景和人物原形,定州崔沿土村崔家墳曾有鶯鶯碑,后藏于民家,所以張生和鶯鶯的故事在定州廣泛流傳,王實甫編寫《西廂記》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該劇通過鶯鶯和張生這一對男女青年雙雙追求幸福愛情并最終獲得美滿結果的動人故事,揭露和鞭撻了企圖阻礙愛情幸福的封建勢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熱情謳歌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而進行的反抗斗爭。戲中明確唱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激勵著封建時代有情的男女去沖破禮教的藩籬,追求自身的愛情幸福。《西廂記》戲文典雅清麗,情景交融,名句雋語,美不勝收。鶯鶯與張生長亭餞別時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為歷來傳誦名句。《西廂記》曲詞的語言,既是民間口語的精選提煉,又有唐詩、宋詞和經書史籍中的語句?!段鲙洝穯柺罆r,就有了很高的聲譽。明代賈仲名的《續錄鬼簿》中有一首[凌波仙]詞,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這贊語中,既指出了《西廂記》是元雜劇中最佳作品,也說明是源于民間傳奇的新雜劇。清代的曹雪芹在他的《紅樓夢》中也通過賈寶玉和林黛玉之口贊美《西廂記》。也可以說,“南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北有崔鶯鶯和張生”?!段鲙洝烦蔀楣糯鷳蚯袗矍閯〉母叻逯?,是我國古代愛情戲中成就最高,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F傳明、清各種《西廂記》刻本不下100種。《西廂記》被拍成電影、電視劇,深受歡迎,被翻譯成多種外文,馳名世界藝壇。